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造句
这是敌人的先头部队,放他们过去,以免打草惊蛇,影响全歼敌人主力的计划。
在野外要进入草丛时,切记要先打草惊蛇。
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惊蛇,让歹徒溜了。
连长告诉我们,不要打草惊蛇,要对敌人进行围攻。
对方似仍未察觉,我们先按兵不动,免得打草惊蛇。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否定句
近义词
顾此失彼 操之过急 风吹草动 急功近利 打草蛇惊 因小失大
反义词
引蛇出洞 纹丝不动 敲山震虎 欲擒故纵
成语接龙
蛇杯弓影 影只形孤 孤儿寡妇 妇人孺子 子子孙孙 孙庞斗智 智均力敌 敌国通舟 舟水之喻 喻之以理 理之当然 然糠自照 照功行赏 赏心悦目 目窕心与 与时偕行 行者让路 路叟之忧 忧心如焚 焚香扫地 地上天官
打草惊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王鲁发现百姓控告的状子和自己的胡作非为一模一样,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