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出处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选自《后汉书 马援传》)
造句
战士是属于战场的,即使马革裹尸,我也在所不惜。
英勇的战士以马革裹尸的决心冲向敌人。
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无怨无悔。
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大丈夫当舍身报国,马革裹尸。
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昔日马革裹尸的悲惨已经不在,幸福生活来临了。
我宁可马革裹尸,也不愿忍辱偷生。
没有那些马革裹尸的烈士们,怎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雄武之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苟且偷生?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神秘的古罗布泊是马革裹尸的战场。
闭上眼,那马革裹尸,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马革盛尸 战死沙场 粉身碎骨 捐躯疆场 以泽量尸 决一死战 肝脑涂地 赴汤蹈火
反义词
临阵逃脱 临阵脱逃
马革裹尸还的前一句
只解沙场为国死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援
马革裹尸出自哪个诗句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代徐锡du麟《出塞》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明代张家玉《军中夜凉》
成语故事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建武二十四年,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相单程率众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武陵、五溪蛮夷。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马援受阻于壶头山(今湖南沅陵县城壶头山),水急,船难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