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盖弥彰

欲盖弥彰[yù gài mí zhāng]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指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
造句
1这样的小伎俩,谁也不会上当,结果只能是欲盖弥彰。
2这种遮遮掩掩的做法只能是欲盖弥彰。
3他忙于辩解的样子,简直就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4从赵敏那欲盖弥彰的表情上,姑娘敏感地认为这个消息被基本证实。
5我们没办法像以前那样做些欲盖弥彰的手脚。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
春秋时,鲁昭公三十一年的冬天,邾国大夫黑肱,背离邾国而投靠鲁国,他的封地滥(今山东滕州东南)随之而并入鲁国的版图。(鲁国在今山东南部,曲阜是当时的首都;邾国是与鲁国接壤的一个小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城东南。)
孔子所著的《春秋》,在《昭公三十一年》中,记下了这段历史:冬,黑肱以滥来奔。《春秋》的文笔,过去一般文人都认为它是最简练的,叙事和评论、贬责和褒扬,措词用句,都很严谨而恰合分寸。《左传》阐述《春秋》说:黑肱并非高贵人物,按《春秋》的编写原则,本可不必记载,更不必写出名字。但是因为国土有变动,那就是重大的事件,不能不记上一笔了。(贱而书名,重地故也。)《左传》还发表议论道:这样看来,一个以封地叛国的人,即使他不是大人物,也会因此而出名,而且会因此而使他的叛国罪名永远无法掩盖,是故君子动则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有的人要想得个美名而无法得到,有的人得了恶名要想掩盖也掩盖不了),惩不义也。

热门阅读